中国古代治水名人故事——李仪祉

日期:2023-11-04 信息来源:市水利局
字号: 分享到:

简介

李仪祉(1882—1938年),原名协,字宜之,陕西蒲城人。早年两次留学德国,归国后投身水利教育,之后倾力水利事业,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大河。历任陕西水利局长、建设厅长,导淮委员会总工程师,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等职。学贯中西,精研水利,是桃李满天下的水利教育家,是兴办“关中八惠”、治黄导淮的实干家,是承前启后的水利科学家,被誉为“中国近现代水利奠基人”。

治水名事

李仪祉筹划了“关中八惠”(泾惠、渭惠、洛惠、梅惠、黑惠、涝惠、沣惠、泔惠),至1938年逝世前,泾渭洛梅四渠已初具规模,溉田180万亩。他倾力治理黄河,1933—1935年担任黄河水利委员会首任委员长兼总工程师,撰写了《黄河概况及治本探讨》《导治黄河宜注意上游》等论文与报告,提出黄河治理要上、中、下游并重和防洪、航运、灌溉和水力发电兼顾的指导思想,改变了几千年来单纯着眼于黄河下游的治水思路;推行“科学治河”之法,组织力量对黄河流域进行测量;委托德国著名水工专家恩格斯做黄河水工模型实验。他还先后任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、导淮委员会工务处长兼总工程师、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委员和总工程师、扬子江水利委员会顾问,对永定河、淮河、长江等大江大河的治理提出不少建设性主张。

李仪祉毕生致力于水利教育事业,参与创办了三秦公学、河海工程专门学校、陕西省水利道路工程专门学校(后改为西北大学工科)、陕西水利专修班(后改为西北农林学院水利系)。1915年参与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水利专业学校——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(河海大学前身),培养了一大批水利精英人才。

后世评价

李仪祉先生在关中兴修水利,对关中的农业生产尤其是棉田有很大的好处。——周恩来

李仪祉先生是中国现代水利的开拓者。李仪祉把我国治黄理论和方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,直至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。——钱正英

他一生通过培养水利人才,通过对黄、淮、江等各水系的治理擘划,通过引进西方水利理论和工程技术,成为近代中国水利界的开路人。他有关水利的论著,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。——《中国农村工作大辞典》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