烟台水利故事(三)

日期:2024-02-15 信息来源:市水利局
字号: 分享到:

高陵水库大会战

1970年秋,牟平县(现牟平区)组织高陵、解甲庄、莱山、武宁、城关、初家6处受益公社的民工,在位于辛安河中游的高陵公社高陵村南修建水库。  

据参加过高陵水库大会战的人员回忆,当时正值胶东农民“猫冬”的清闲时候,村里十个生产队,每个队派出一名女劳力和两到三名男劳力,个个都是身强体壮,能吃苦耐劳的青壮劳力。男劳力主要是干刨土、推小车的重体力活儿,女劳力从事装土、拉绳等轻体力活儿。出发那天,大队干部几句简短的动员讲话后,28人、18辆小推车组成的“出民工”队伍一字排开浩浩荡荡向高陵村奔去。左边绑着两个倒扣在一起的大花篓,花篓上面是镐头和铁锨,再上面是铺盖卷,右边是一大捆结结实实的麦秸草,用来铺在被褥下面取暖的。车杆上挂着个黄书包,里面盛的是吃饭用的搪瓷缸和小铁勺,走起路来晃晃荡荡,叮咚作响。
  那时候生活条件极其艰苦,在住宿方面,很多人住的房子都是没有门窗,没有浆抹,四面透风的“空壳篓”。为改善住宿条件,民工们自己动手,一部分人在地堰边取来泥和好,一部分人从老乡家里借来模子做堲坯,另一部分到山上割线草扎成门帘。做好的堲坯稍微晾晒风干,手能拿住,就开始小心翼翼地垒堵窗户。窗封堵好后,为了结实保暖,大伙儿还用带来的麦秸和成草泥抹在砖坯墙外边,民工们终于住上了不透风寒的屋子了。在饮食方面,主食通常是用玉米面和地瓜面混合做成的黑窝窝头,这种黑家伙,热的时候还软和点,凉了以后硬梆梆吃起来咯牙。按照规定,窝头不论男女每人每顿一个,六两;菜品是两种汤轮流坐庄,一份儿熬白菜汤,另一份儿是熬头菜汤,偶尔菜汤上面还能漂浮着几片肥肉,见点荤腥。由于饭菜的清淡,体力劳动繁重,经常地不到饭点许多人已是饥肠辘辘,浑身无力。

修建高陵水库的各村民工,全部实行半军事化管理。每天凌晨四点,一阵嘹亮军号声会把大家从酣梦中催醒,简单洗漱后,四点半钟早饭开始了。到了五点钟,民工们架着小推车,顶着满天星斗,迎着料峭的寒风,深一脚浅一脚准时出发到施工现场,开始了一天的劳作。特别是在水库护坡垒砌大坝阶段,需要耗费大量石头,在当时缺少大型机械化施工作业工具的情况下,搬运石头的繁重劳动全凭人力小推车完成。采石场位于高陵水库西15里外的下雨村山坳里。每个人一天上下午各往返一趟,每趟要装石头500斤以上。

这样的日子,一干就是三年。

1973年底,高陵水库主体工程竣工。1974年附属配套工程完成。整个工程竣工后,水库大坝长1150米,高16.1米,顶宽10.7米,库容5400万立方米。水库拥有干渠、分渠、支渠13条,87.09公里,隧洞、渡槽等建筑物213处,能浇灌田地10.85万亩,是迄今为止牟平县最大的水利工程。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